谢伏瞻:哲学社会科学的定盘星与主心骨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16日 )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自然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闪耀真理光辉、凝结时代精华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成果。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就有了定盘星和主心骨,就能保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就能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齐奋进,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的大繁荣大发展。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哲学社会科学界头等政治任务和理论任务。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崇高使命,必须做到:一要学懂,深入学习领会这一思想蕴含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重大意义,深刻领悟这一思想对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做出的原创性贡献,深刻把握这一思想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指导意义;二要弄通,学习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认真体会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这么讲,站在什么高度来讲;三要落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贺信精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哲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切实贯穿到学术研究、课堂教学、成果评价、人才培养等各个环节,促进党的创新理论与各个学科、概念、范畴之间的融通,使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真正融入哲学社会科学中去,推出系统性与学理性并重、说理透彻与文风活泼兼备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书写研究阐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经典,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做出新贡献。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立足中国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始终着眼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聚焦新时代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聚焦党中央关心的战略和策略问题,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例如,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如何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等,在研究这些问题上大有作为,推出更多对中央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事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优秀成果,揭示中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
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新时代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崇高使命,是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哲学社会科学界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学术自觉,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和担当精神,在加快构建“三大体系”上有过硬的举措、实质性进展和更大作为。要自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指示要求,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体现系统性、专业性,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形成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奠定基础,增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
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解决好学风问题,加强学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一旦脱离了实践,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大力弘扬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需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需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需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出高质量成果、高水平人才,加快构建“三大体系”的根本政治保证。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定不移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哲学社会科学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尊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提高领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本领,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要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多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切实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学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要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既反对打着学术研究旗号从事违背学术道德、违反宪法法律的假学术行为,也反对把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混淆起来、用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对待学术问题的简单化做法。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时代,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大有可为的时代。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愤图强,奋力拼搏,书写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篇章,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丛书》总序言,标题为编者所加。)
总策划:赵剑英
长按扫码可购买